一汽青岛解放作为一汽解放的全资子公司,生产商用车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并在1993年正式成为一汽解放的全资子公司之后,借助当时从一汽长春解放引进而来的三代解放平头柴油卡车的技术,开始了多年的中型与重型卡车的生产。不断的生产与自主研发、改进的进程之中,一汽青岛解放也推出了不少在市场上有强大号召力的产品,尤其是今天会提到的这款产品,由青岛解放在2013年推出的新产品线“V系列”中的旗舰产品:一汽青岛解放天V。
天V重卡实际上是基于青岛解放之前的拳头产品——解放新大威改进而来,在发动机、变速箱、车桥、配置上都作出了很大的提升,通过使用解放或主要部件供应商的新技术,并结合其自身升级的技术,糅合出了一个新的“V系列”平台,而天V重卡,无论是规格还是配置,都是“V系列”内技术应用最高级的车型,也被赋予了适用于长途标载等的工况的技能。当然青岛解放也及时同时投标授权,将“V系列”卡车系列内的多款车型都制作出了模型,并大量铺货,包括天V重卡,悍V准重卡,龙V中卡以及虎V轻卡。
天V重卡模型也算是国内24比例商用车模型里面的一个大系列。这个“大”,不仅是指模型的生产数量大,还特指不少方面,包括生产出来模型的颜色款式,以及车型的覆盖:早期版本的天V重卡,推出过红、蓝、灰、黄、白、甚至军绿的颜色,车型来看不仅仅有柴油重卡车型的模型,还有自卸车型和LNG燃料车型的模型(LNG燃料款的天V模型,后续的文章中也会进行展示评测);而后在前两年,又将天V柴油牵引车模型再次生产,推出了深蓝色款;又重新设计了自卸车模型上装的造型,改用了非常常见的环保绿色,推出了城市环保渣土车模型。一波操作下来,天V的各款各色的模型,总数已经达到了两位数。只是每一款不同颜色的模型,生产的数量都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不少的颜色和款式数量都极少,导致了严重的炒作。
外观
回归到模型本身,虽然“V系列”车型的驾驶室技术基础依然是来自当年的三菱扶桑驾驶室技术,但经过不断的“拉皮”改进,已经发展出多种多样的适配车型。在天V上的这款驾驶室,外观上来看已经基本没有当年三菱扶桑技术的样子,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更加雄伟,这是因为青岛解放为了适应当年的驾驶室发展潮流与方向,决定将这款驾驶室抬高,以增加更多的驾驶室空间成为准平地板驾驶室。这样的设计确实带来了很好的效益,天V也成为了多年来市场上价格最低的平地板驾驶室的重卡车型之一。
上文提到天V模型是经历过两次的再生产,因此在本次的文章中,笔者会将第一版本的蓝色款和第二版本的红色款拿出来进行同时测评,并作比较。
模型的驾驶室上方,相比于国内其他的卡车产品,辐条更少,实车上这样的设计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降低少量的风阻,长时间下去,降低风阻带来的油耗降低经济效益就会显现出来。
不过这个角度也能看到模型的一个原厂瑕疵——在天窗的角落里有两个形状较为规整的洞,估计是代工厂制作时模具的不精良造成的。而这个情况无论是第一版本的天V模型还是第二版本的偶都没有做出改变,小有遗憾。
驾驶室前额的位置,天V模型移印上了“一汽青岛”的字体。不过相比与竞品而言,无论是模型还是实车的字体都偏小,宣传的效果较弱。
遮阳板的设计也是与驾驶室前额有所呼应,一些设计也是顺应着前额的结构的。在遮阳罩上面已经看不到最初的解放驾驶室上的示速灯设计,毕竟国内并没有如当年日本一样的法规,这个灯的设计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但遮阳罩两边还是有装备示廓灯,模型上的示廓灯使用了透明塑料部件,使得其仿真效果更好。不少竞品的模型在示廓灯这个结构上的处理可是马马虎虎,天V模型的这个细节是很好的。
前照地镜的位置设计较为特别,并没有将镜柱固定在驾驶室前柱上,而是在驾驶室前额下方安装。
后视镜的结构则是简单的分体式,外加较细的镜柱。细心的读者其实也会发现后视镜造型非常熟悉,其实这是解放品牌的通用配置。在J7尚未推出的年代,几乎所有的解放卡车产品都是使用同一款后视镜设计,而且还是比较简单的款式。这样可以使得两间解放主机厂的生产成本降低,也间接能使车辆维护成本降低。模型上也很好的还原了这一点,几乎所有的解放24比例模型的后视镜都是这样如出一辙。
雨刮的设计,也没有继承三菱扶桑的三雨刮设计。虽然双雨刮可以省出一个雨刮的更换和维护的费用,但是那么少的一笔钱,跟雨天驾驶时视野受到雨刮刮水面积影响来比,简直不值一提。相信这个设计也有收到欧洲系重卡设计的影响,但确实不切实际。
前脸部分的设计,并没有完全继承于新大威或受到长春解放的J6影响,上层三层下层两层的格栅设计基本上可以说是青岛解放自己创新的设计。而这套“脸谱”设计也是沿用到了所有的“V系列”车型上,变成了实打实的家族式设计。一汽的“鹰标”相比于J6和新大威都缩小了不少,但是衬托“鹰标”设计的类似展翅般的镀铬设计就很出彩,完美地将“鹰标”设计延展到了整个前脸的宽度,笔者个人认为这个设计在整个解放系车型来看都是最 吼 的。
前脸中网的镂空做得很好,直接使用了镂空网的结构进行安装,使得前面罩底下的设计完整的展现了出来,要做这种独立的镂空网成本并不高,但是还是有很多主机厂不愿意在模型上设计出这种结构。
前脸右侧还是保留了“解放”中文商标的设计标识,模型上使用锈刻片移印,无论是观感还是触感,都非常好。不过细节来看移印的手法较差,“放”字已经歪掉了,原厂的做工还是需要提升。
前脸的两侧还是惯例设计有导风槽,引导气流能顺畅平滑地通过车辆的侧面,并吹净车门把手位置,但实车来看效果并不佳。车灯的设计也是“V系列”的一个家族式设计,从天V至悍V车灯的结构几乎是一致的。同时这一款车灯的设计结构,相比于新大威更为简单,面积也更小,能减少损坏的几率,也能降低更换的成本。
前保险杠的三段式设计非常明显,这也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的设计,模型上虽然没有还原分段保险杠的设计,但三段保险杠之间的缝隙还是做了出来。前保险杠上的铆钉结构还原得也很细致。但牌照位置的“天V”字体稍显乏味。
前中网使用合页结构连接到驾驶室本体上,能做到比“大狗腿”更细致,掀起前面罩之后合页不显松动,说明合页的制作还是水平在线的。只是掀起前面罩之后,驾驶室前部结构并没有进行分色,一大片驾驶室本体的蓝色\红色,不显精致,但管线和结构的细节还是通过模具制作了出来,留有空间让追求更细致的模友进行提升。
侧面的设计就很明显有继承之新大威的设计。侧窗的设计虽然比新大威缩小了,去掉了之前卧铺窗的设计,但是大体的轮廓还是非常的相像。侧窗后方的结构跟某款欧洲系重卡很相像,但是基于风阻降低提升油耗表现还是仅仅是基于外观设计考虑,我们无从考究。总体来看,侧面的线条更多是使用上扬的角度,能够增加视觉上的动感。
导流罩左侧面与右侧面一样预留了空滤管道的进气口,但问题在于空滤管道仅仅安装在副驾驶侧,主驾驶侧并没有空滤进气管道的情况下并没有必要增加类似的这些结构。
侧面下方的轮眉体积较大,采用了和车身同色的设计,这也是天V和悍V最好的区别——悍V的轮眉偏小且使用黑塑料原色的设计。轮眉上装有侧转向灯,模型上也使用了橙色塑料表现这一个结构,效果很好。但轮眉的增大影响了驾驶室登车踏板的面积,整个登车踏板都偏小,并不能很方便司乘人员通过踏板登上或离开车辆。
车门处的车辆标识则是第一版与第二版的最大区别,第一版的天V会标注“天V 420”,而第二版仅仅标注了“天V”。同时第一版使用的是 锈刻 件移印,而第二版仅仅使用最普通的贴纸。
驾驶室背后并没有如国内一众卡车一样使用卧铺扩张的设计,依然保留了原来驾驶室的宽度,这也使得“V系列”车型的卧铺相对偏小。
从后方的视角能看到的信息量确实不小。这一个角度是能完全看出天V驾驶室技术来源的地方——跟之前新大威如出一辙,尤其是后部的结构以及驾驶室后窗的设计,也就是与原来的三菱扶桑驾驶室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不过国内卡车行业里,将近三十年甚至更多的驾驶室技术仍在发光发热的,可不是少数。
驾驶室车门把手的大体结构是做出来了,但并没有镂空,导致开门撬棒不能正常地通过此处打开车门。
内饰
车门打开的角度并不大,只有50度左右,对于展示和拍摄都并不方便。
车门的内饰结构还原尚可,储物槽、门拉手的结构都有还原,但亮点在于车门内衬中间的把手——手摇车窗的门把手。初次观察时这一个结构也是让笔者感动十分的惊讶,毕竟哪怕是在天V推出的时间点,手摇车窗也已经是在重卡车型里行将就木的设计了,我们也只能认为是其特立独行的设计吧。
第二版的模型,内饰仍然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动。这也能减少重新开模的成本。
车内的内饰还原情况尚可。中控台上各类细节都有基本的结构还原,方向盘上的多功能按钮也有所展现。换挡杆、座椅调节按钮、登车扶手等的各种结构都悉数还原了。唯一可惜的是除了中控台下方和方向盘按钮之外,其他结构并没有做好分色,有所遗憾。
卧铺区域也是如此,结构基本还原出来了,然而分色的情况并不是非常到位。
从副驾驶区域看过去也是如此,副驾驶车门内衬板结构还原尚可,副驾驶区域的空调出风口细节也是比较精细,唯一可惜的都只是没有分色。
驾驶室后窗能够看得到中控台的正面方向,分色与结构的情况,都在国内卡车模型的工艺水平内排名中上。
底盘
抬起驾驶室,我们来看看发动机。刚才的第一版天V模型侧面已经标注了发动机马力为420,那就是说明模型还原的原车配备了锡柴的11升420马力发动机。模型发动机上的细节标注也非常仔细,发动机型号就是锡柴的主力机型CA6DM。
这款发动机目前仍广泛装配在不那么需要强大动力的经济型解放车型上,作为性价比高款型号继续在国内的公路上提供动力。发动机模型结构还原情况尚可,但管线的细节集体缺失。
驾驶室后方的龙门架结构其实与老款的解放新大威也有所相似。三条挂车连接管线弹性尚可,只是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大,实车上要是也是这么大就不是很方便日常的操作了,但操作平台的防滑细节也有所还原。
大梁左侧安装了尾气后处理系统、电池盒与储气罐集成、以及尿素箱,而右侧则是大油箱,结构上来看还配备了油箱电加热功能,不过电加热的管线并没有分色。
鞍座则是第二个两版模型的区分细节。第一版的鞍座使用了更为光亮的漆面,而第二版则使用较为暗淡的哑光漆面。
而其余部分,一二版模型并没有过大的区别,底盘上的配置也基本一致,挡泥板也是使用较为经济的分体式结构,但挡泥板支柱的结实程度一般,比较容易出现损坏。在后方还可以看见大梁末端的这个硕大的储气罐结构。
天V模型的传动轴还是比较细的,并不符合实车的样式,但是车桥的还原结构精细还是不错的,车桥的双V型推杆,以及下部的一些稳定杆细节也有交代,这也是常规的设计要求。
外包装
两个版本的天V模型外包装也有所不同。老款的外包装上还对“V系列”车型的“V”做出了官方的解释,配图也更多样一点。侧面则是青岛解放的全程,上方则是模型的品名。
而第二版本的天V模型外包装更显简单,涂装花哨之后配图却简单了,两边也仅仅修改为二维码。
后记
天V重卡目前也已经退位至经济款准平地板车型,毕竟其本来使用的技术,更适合其在经济车型上大显身手。而模型市场却并非如此,天V的模型价格分化严重,受到排产而造成的版本差别较为严重。
图/文:GK_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