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宴用酒(茅台为什么不出现在国宴中?)

2023-04-04T12:56:09

一说起“中国国酒”,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茅台”,可见多年使用国酒的名号进行宣传的茅台,品牌定位已经深入人心。

然而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宴上,所使用的白酒,竟然是山西汾酒,而不是茅台酒。

那么,新中国“开国第一宴”的菜谱是什么?国宴酒又为何不选茅台呢?

国宴菜“淮扬菜”

1949年,解放战争的号角吹响了全国,在人民解放军的不懈努力下,全国各地陆陆续续解放了。

多年的抗争终于要结束了,举国欢庆,而开国宴会也被搬上了日程。

北京饭店在当时被称为“ 远东唯一豪华酒店 ”,在到处都是硝烟的战场中坚强的挺立下来了。

经过多方考察后,中央最终决议,将北京饭店这个可以同时容纳600人的餐厅,选为举办“ 开国宴会 ”的地方。

宴会地点确定下来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宴会的菜单和厨师。

当时考虑到国宴中的来客众多,口味也不同,经过多次筛选后,周总理亲自选定了国宴菜: 淮扬菜

一是因为淮扬菜口味适中,味道更偏重于“清鲜”,追求原汁原味,菜肴种类较多,南北方皆宜。

二是因为淮扬菜是周总理的家乡菜,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以淮扬菜成名的名厨遍布海内外。

就这样,国宴菜确定下来了,但是适合做国宴菜的厨师也得好好筛选。

政务院典礼局局长余心清作为操办国宴的负责人,他非常喜欢品尝美食,不仅对北京的美食特色了如指掌,也非常熟悉隐藏在大街小巷的名厨。

说起淮扬菜,余心清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淮扬饭庄,就是“ 玉华台 ”。

当时余心清为了显示自己的尊重,亲自登门拜访,得到了“玉华台”的几位名厨朱殿荣、杨启荣等人的同意,将他们调到了北京饭店。

而北京饭店听到举办开国第一宴的消息,也非常震惊,但所有工作人员很快平静下来听从安排,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分配给自己的任务。

由于北京饭店之前是法式西餐厅,能够烹饪中餐的厨房较小,余心清为了不耽误淮扬菜的制作,临时搭建了一个厨房,还专门请来瓦工 砌了灶台,准备了几口大铁锅。

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完毕之后,华灯初上,北平饭店陆陆续续走进来中共中央领导人、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等600余人。

等到所有人都落座之后,宴会大厅传来一片欢声笑语,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喜庆的笑容。

周总理和朱德总司令都分别发表了讲话,即为新中国的诞生庆贺,也鼓励年轻的战士们继续奋斗。

在场的人们听到鼓励的话,全部敬酒欢呼,会场气氛一下就被推向了高潮,在举杯对盏、举箸饮食中宾主尽欢。

因为淮扬菜品类众多,所以在选择上也是十分困难。

时间已经过去多年,但一些参加过开国第一宴的人,仍然对国宴菜记忆犹新,据他们的回忆,国宴菜有:

红烧鱼翅、干焖大虾、红烧狮子头等8个热菜,五香鱼、炝黄瓜等4个冷菜,燕菜汤,还有咸甜四种点心。

其实,从现在的饮食水平看当时的国宴菜,就是普通人的家宴菜,在专门的淮阳菜馆里,大多数都能吃到。

之所以这样选择菜式和种类,是因为中央领导对国宴的要求: 国宴要着重体现“政治”和“文化”;而摒弃“排场”和“珍馐”

茅台与国宴失之交臂

这些看起来平平淡淡的食材,在大厨们精湛的厨艺下,随着配料加入锅中,香味很快四散开来。

当工作人员将做好的菜端上桌,几位参加宴会的人品尝之后,都纷纷称赞,大饭店的味道好极了,比自己开的小灶都要好。

而其他尝过很多美味佳肴的民主人士,也对这几位大厨做的淮扬菜称赞不已。

虽然这次的菜谱都是很平常的宴会菜色,但毛主席认为这并不普通,他对这次宴会做了批评。

毛主席认为,宴会上吃掉的少,扔掉的多,浪费食物,基本上都是燕窝鱼翅并不实惠,而且一些中国人喜欢吃的菜,并不符合外国人的口味,请外国人“四菜一汤”的规格其实就可以了。

与此同时,周总理也呼吁“礼宾革命”,礼仪性活动应该从从简,取消宴会上走动敬酒的环节,更进一步对宴会标准进行了规定。

在这之后,因为几位领导人同时指示,国宴的热菜规格慢慢降下来了,至今为止,“四菜一汤”的标准还在继续沿用。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礼节之道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既然招待宾客的菜谱确定了,那么这样举国欢庆的国宴,肯定少不了“国宴酒”的助兴。

俗话说“ 以酒为礼、以酒助宴 ”,在这样宾客数量超过600人的国宴上,所选择的国宴酒肯定不能是普通的酒,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是名酒;第二是方便运输;第三是保证足够的供应量。

根据很多资料以及参加过国宴准备工作人员的回忆,当时国宴酒使用了三种酒分别是: 山西汾酒、竹叶青酒和绍兴黄酒。

那么很多人就纳闷了,一直以“国酒”宣传的茅台为什么却没有出现在“国宴”中呢?

其实,“开国第一宴”是否使用了茅台酒,一直以来都存在较大的争议。

有的文章说,当时使用了茅台作为“开国喜酒”;也有文章说,周总理亲自调用“赖茅”来款待宴会的中外宾客,这使得茅台酒成为了国酒的开端。

但是从时间上来看,茅台酒当时不可能出现在国宴中,有两个原因:

一是1949年10月份,盛产茅台的贵州并未解放,仍然处于国民党控制区域。

在经过解放军和各方人民共同努力下,直到1949年12月底,贵州全省79个县才全部获得解放,而新中国“开国第一宴”此时早已结束。

二是兴盛了百余年的茅台酒,在当时处于生产凋敝时期,仅仅有三家酒坊支撑着茅台酒的酿制。

这些小酒坊分别是“成义酒坊”、“荣和酒房”、“恒兴酒坊”,酿制的酒因为战争的影响无法顺利运送至北平。

而且从《百年茅台》宣传片的中可以发现,茅台酒在1949年之前销售的地点有三处,分别是重庆、贵阳和香港。

直到1951年,新中国将以上三家私营酒坊合并之后,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后,国营茅台酒厂才正式成立。

与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完全解放的贵州相比,盛产汾酒的山西在“国宴”举办之前,就已经全境解放了,地区内的汾酒厂也纷纷恢复了运作。

1949年6月份,政府合并了之前的一些有名的酿酒作坊,成立了“国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

这样看来,汾酒完全能够满足国宴的三个条件,而茅台却因为处于国民党控制区域,与“开国第一宴”失之交臂了。

茅台好?还是汾酒好?

虽然现在很多人一提起国酒,出现在印象里的都是“国酒茅台”,但是这个称号并未得到中国官方的承认,而且国家对于我国的国酒并也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但可以看出来,茅台酒以国酒的名号进行的宣传,已经深入人心。

“品味国酒茅台,认准番禺专卖”、“正宗国酒茅台,诚信番禺专卖” 等都是茅台曾经使用过的宣传口号。

而且茅台自2001年开始,曾经9次申请过“国酒”商标均被驳回,却依然使用这个名号进行宣传,甚至一些地方的分店都起了国酒的名字。

直到2019年,茅台集团才正式宣布停用“国酒茅台”商标,并更名为“贵州茅台”。

虽然多次被驳回,但是茅台集团仍然不放弃,在2019年换了一个方法,又开始申请“国宴”商标,仍然被驳回。

正是由于茅台长达近20年申请与“国酒”有关的商标,以及茅台的质量和营销都做的非常好,所以茅台逐渐成为了大部分人眼中的“国酒”。

再加上一些宣传文章的误导,所以会存在“开国第一宴”到底使用茅台还是汾酒的争议。

实际上,茅台和汾酒都是我国的名酒,历史上这两种酒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见证了中华民族长期的发展。

但是因为很多因素影响,建国前后,汾酒反而使用的更多,早在延安和西柏坡时,也都是用汾酒招待外宾。

在新中国成立62周年的时候,此时的汾酒已经得到了辉煌的发展,其酿酒技术不仅被录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成为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唯一珍藏的中国名酒。

而汾酒集团为了纪念,也举办了《庆祝汾酒成为共和国第一国宴用酒62周年》大会。

会上,历史专家纪连海等人用真实的资料,描述了建国前后汾酒在国宴上的使用情况。

后来,长春电影制作厂制片,在拍摄大型文献专题片《国宴》时,也用通过展示当年国宴用酒筹备批示,以及一些参与过国宴之人的日记和录音,为汾酒做了证明。

据悉,汾酒集团曾经举办过一场公益拍卖会,拿出的20瓶国藏汾酒,创造了总价3076万元的名酒拍卖记录,随后汾酒集团将拍卖所得的款项纳入了汾酒公益基金会。

多年来,汾酒也致力于走向国际,2021年,汾酒在2021年《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位列前500位。

这样看来,茅台和汾酒先后在国际上扬名, 至于是茅台好?还是汾酒好?这就看个人口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