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盗赃物指由盗窃、抢劫、诈骗等手段得来的财物。善意取得是指对财物的所有权由来者的行为,如购买、遗赠等行为。在法律上,善意取得可以成为财产所有权的基础,但对于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的背景
盗赃物的所有权存在争议,涉及到盗窃、抢劫等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以及财产权的归属。而善意取得是指取得所有权者无过错,按照一般交易方式行为取得财产,符合善良诚信、社会公序良俗的要求。在法律上,善意购买者可以取得财产的所有权,但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则存在争议。
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的争议点
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的争议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盗赃物的性质
盗赃物属于刑法上的违法财物,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其性质是一种非法的财产,且可能带有法律后果。因此,对于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应该从其是否存在法律后果来考虑。
二、取得方式
善意取得要求所有权人的取得方式合法,且在交易过程中无过错。而对于盗赃物,其则是通过非法手段得来的,与传统的财产交易方式不同。因此,对于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应该从取得方式与所有权的合法性来考虑。
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的判例分析
中国法律对是否允许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并没有明文规定,而根据法律实践中的案例判例来看,通常盗赃物都不适用于善意取得。
一、民事裁定书判例
2013年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民事裁定书》称:盗窃所得的财物,无民事所有权,不利用善意原则。即使是因为盗贼或者是雇主、所依从的提供者、收购者之间竞争等因素,致使财产陷于混乱,甚至流向多个购买者,应当以不利盗窃者的原则确定权利归属。如果对于该物品存在多个善意的所有权人的话,设法协商达成共识分配,或者通过诉讼的方式,依照法律手续划分所有权的比例,使得各个持有人获得公正的权益。
二、刑事裁定书判例
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于一起盗窃的案件作出了判决,裁定为:应以赃款的返还或者支付等方式予以处理,适用善意原则等法律规范才能真正保障权利固化于有情有义的主体上。可见,对于盗贼所窃之物,无论是民事中,还是刑事中,都不适用正当得来的原则。
结语
综合来看,对于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虽然在法律上并没有明文规定,但按照法律实践中的案例判例来看,善意取得不适用于盗赃物。因为盗赃物是通过非法手段得来的,其性质是一种非法的财产,且可能带有法律后果。因此,在购买或者获取财产时,应当进行认真的考察,避免购买盗赃物等非法财产,以免自身法律后果。同时,对于被盗赃物的所有权归属,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公正合理地分配各方权利,维护法律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