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是历史上著名将领诸葛亮在世时所写的一篇奏章,包含了传奇般的辞藻和感人至深的情节,成为后世文学经典。本文将为大家呈现《出师表》的原文全篇及翻译注释。
一、原文全文及翻译注释
臣,诚惶诚恐,惟承大圣人之衣钵,历五载之艰辛,又蒙陛下之信任,任拜总帅,至于今日。臣到底功绩如何,请陛下稍涉见闻,便知端的。
译文:臣子惶恐不安,但是我继承了伟大圣人的衣钵,在困难中历练了五年,还因陛下的信任,被任命为总帅至今。实际上,我的功绩,陛下稍加观察就能了解。
先是连战数年,据于巴、蜀之间,日夜操劳,疲于奔命,突围数十,于千里之外,倾心斗角,经营四方,功业茂彰,然而资深颖悟,尤难忘怀,自非皇天后土,不得为慷慨陈词,以表至心。
译文:一开始,我和敌人连战数年,最终在巴蜀间安定下来。我日夜劳苦奔波,无数次突围,行程数千里,不断地发愤图强,取得了显赫的功业。但由于我的智谋和才华,又卓越于众,我知道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我的苦衷,除非是四海之神都亲眼目睹,才能达意表示我至诚之心。
臣到京师奉诏,论阵斩辽寇,不曾顾惜短折,今南征伐,提三军之精,铲夷克蜀,必有功于东吴,此臣所以自效于社稷,尽忠于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当我接到命令前往京师,在战场上杀掉辽寇时,我不怕危险,不顾短命,如今我率领三军南征,准备消灭蜀地的异族。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赢得对东吴的控制,更是为了尽忠职守。
然臣以为蜀地不可轻动。蜀地半壁江山,户口百万,精兵十万,皆人杰地灵,关山重隘,天险难攻,此所谓也,然而陛下之令,又岂可不从?愿陛下亲征,或命大将,铲平妖孽,抚复旧物,不失为得天下英雄豪杰之策,也不失为安邦定国之良策,不然,彼轻蜀之民,万一有变,责在陛下,不在臣下也。
译文:但是,我认为攻打蜀地不易。蜀地有半个江山,百万人口和十万精兵,地形优越。虽然是孟获聚集的地方,但陛下的命令必须遵循。我希望陛下能亲自出征,或派遣大将,消灭蜀地的异族,恢复旧时的安定,这是一项卓越的天下英雄豪杰的策略,也是安邦定国的良策。否则,如果蜀民受到轻视,一旦有反叛行为,责任将在陛下,而不是我这样的臣子。
又蜀、汉、吴,山河之固,而安危之机,可见一斑,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然离合之间,忠诚可嘉,亲疏之间,信义所在。臣义本: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蜀汉吴三国的山河虽然固若金汤,然而其安危仍然如同楼头的一支烛光那么脆弱。作为臣子,我会全身心地为您效尽忠诚之力,直至死亡。至于胜负,成功与失败,盈利与失败,这是不容我等凡人逆推的。不过,无论我与你的亲密程度如何,信义始终占据高地。我的为人,不怕自留短见,但法律已刚性公示:先任皇帝始立未满半年,即过世,现今天下分裂为三部分,益州人民疲惫不堪,这真是存亡危机的秋季。但是,我的内部服侍和使用,是毫无松懈和放弃的;我的忠诚之心,超越个人利益,站在阁下面前世的前君都是如此掌握先机,他为了将来要回礼于陛下。我追随他所受到的殊荣,想像他那样表达忠诚,希望陛下开通您的圣听之路,照亮先君的榜样。这样一来,可以恢复志士的雄心壮志,而不是拒绝人们的忠言逆耳之语,从而导致道德上的迷失。
昔三河之事,臣尝为陛下献策,今幸执掌大柄,惟新事,胜旧业,况且兵法,深省膏粱之虑,所以督躬自励,给养有序,军备充盈。然侵略有度,攻守有常,不战则养,不攻自下,故能一战而溃百万之众,戮力同心,赴汤蹈火,此所以成大功于天下而化危为安也。
译文:曾经,我曾向陛下献策,三河之事就是我提出的。今天,我有幸成为了大权在握的人,只是我的新工作比以前的更难。现在兵法已深入人心,我们更加注重给予充分的物资支持,武器装备也更加完善。但是,我们要以一种度量的方式侵略他国,保持固定的攻守节奏,养生经络,不攻不下,就像一场战争最终结束了一场百万人的胜利,我们团结一致,愿意为国家的未来献身,这是我们取得天下大功,使危险变得安全的原因。
曲盼陛下审风度之盛,量几案之深,亿兆之数,固非臣之量所能获得。然臣愿陛下自量力而行,听取忠言,视百姓之生死如神,彻夜忧勤,以襟国家之急,为竭忠尽智之事,故能保全神器而传之子孙,富贵无瑕,功业可昭,昔先帝令臣以微志报效之日,越于斯年矣,是以先帝知臣之不负也。臣之所行,当以忠诚为本,不宜悔失之于襟怀之间也。
译文:我希望陛下展示出您有着卓越的思维和伟大的目标,而这些都是我所拥有的思想和观点无法理解的。但是,我希望陛下自我反省,接受忠言并视人民的生死如神一般,日夜操劳,努力竭尽忠诚和智慧,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因此,陛下才能够保障“神器”,把国家的荣誉传给子孙,享受财富而不失其名,取得显赫成就。早在皇帝任命我为公告之日,我一直在努力。因此,皇帝知道我不会辜负他所做出的容许。我必须以忠诚为基础,千万不要在内心中懊悔失去忠诚。
二、臣子的身份与任命
作为《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首先表达了自己作为臣子的身份和职责。他认为国家的安全、人民的繁荣和皇帝的拱卫是他的责任。因此,精通兵法的他在巴蜀之间一路奋战,收复街亭。最终成为蜀汉的总帅,荣升将军。
三、蜀地的困难和攻打的难点
此后,诸葛亮为了国家民众的安全,陛下的荣耀,领导三军南征。但是,在奏上,他提到了对蜀地优越的地形和十万精兵的恐惧。他认为蜀地是孟获的聚集地,有着巨大的山脉和天险,更难攻打。与此同时,他也明确表示了自己的忠诚和对陛下的襟怀之情。
四、历史的背景和文化思想
陛下意欲攻打蜀地的背后,不仅有他的野心,还有内部纷争和战争环境的影响。这时,大量的流亡者被迫离开家园,成为了新城的人口,这是一个非常灾难性的结果,对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构成巨大的威胁。此外,诸葛亮在表上谈到了安邦定国的重要性,以及“信义”的重要性。在这个时代,忠诚和信仰可以成为一切的基石,可以使国家的灾难变成安全的未来。
五、忠诚的重要性和反思
《出师表》以忠诚为本,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正如诸葛亮所说,作为臣子,他要全心全意地为陛下效忠,履行自己的职责,承担社稷的历史责任。此外,他通过自己的用人标准,强调了绩效和才干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应该规避的问题。这些价值观,对于今天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仍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参考价值。
总之,《出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一篇不朽的经典文学作品,它以诸葛亮的文学和军事才华为支点,表达了忠诚和信仰这些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