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出自苏轼《定风波》中的开头,表达了苏轼对家乡乡情的深厚感受。这首词以苏轼被贬谪到黔中时的所见所闻为主要素材,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激越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一、景物描写
在词的大部分篇幅中,苏轼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丰富细腻的自然景色,其中包括了江、山、水、树、花等美景,同时配合着音响、味觉等感官,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1. “连波不尽,决截峡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一段是根据江水激流的情景所写,表现出了江水的波涛汹涌之势。
2. “云物澹然,理极情高,骨肉陷良辰,泪痕纵横。” 这里是苏轼感慨人生无常的散文句,既有梦幻的神韵,更有人间的情感,深深折射出苏轼深沉的性情。
二、寓情于景
苏轼虽然以景物描写为主,但他的情感也浸润在词的每个角落中。在自然景观的描写中,他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其中,让景色更显得动人。
1.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红。”这是苏轼寓自己情感于景的经典词句,他的心情就和这双照的虚幌一样虚幻,又和虚幌下照出的泪痕一般感人。
2. “晚照馀辉异,征衣飒飒凉。衰草枯杨残照里,斜阳古津一片霜。” 这段写景语言简练明快,但暗含了沉痛的感伤之情,“衰草枯杨”与“残照里”遥相呼应,都表现了岁月凋零残酷而不可违抗的真实性,令人对时光的流逝而感叹不已。
三、对世事的深刻思考
通过描绘自然,苏轼在《定风波》中揭示了他对于世态炎凉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呈现出一种既感怀古人,又思现世利弊的审美心态。
1.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这一段写王朝衰落,出自白居易《长恨歌》。它是苏轼对唐玄宗帝王宠幸纵欲的批判。
2.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这是一篇名句,表达出作者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去华而实的生活态度,对于世事深入地进行了思考。
四、乡情之爱
“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句独特的表述方式,表达了苏轼深挚的乡情之爱。乡情之爱是中国文化独有的情感体现,也是苏轼这位文化名人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担当。
1.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表达苏轼对自然乡村景色的深情描摹,对于家乡的怀念之情,愈发显得深刻、执着。
2. “感此身世万端愁,哀吾生之须臾。” 这一段是苏轼真诚且深挚的情感流露,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对人生的疑问,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其意义的瞬息而逝。
五、内敛的感情表露
苏轼的《定风波》并不是标准的词牌曲式,乐曲往往起伏较大,而词则显得内敛而低调。这反映出苏轼的性格特点:内敛、独立、高傲,也能够让人感受到苏轼深邃的情感表露。
1.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一段表现出苏轼对江南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诗词、音乐等文化艺术的热爱,流露出一种细腻、深刻的情感世界。
2. “想玉京花陌,绿水青山,襄阳路。”这一句既写自然风光,又写了自己的自我标榜,在表达内敛的情感表露之外,也透漏出自己的高傲和自信。
苏轼的《定风波》所表达的乡情之爱、情感内敛、对世事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描绘等,都以一种充满哲学感与内在情感的方式,表达了苏轼深深的个人情感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见解,对后世影响深远,并以其卓著的文学艺术风格和个人魅力,成为文化史上璀璨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