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ity(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2023-06-19T16:40:52

量论

量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是一种经济学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会导致物价上涨。本文将从量论的定义、理论基础、实践验证、争议和局限性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定义

quantity(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无论是舒尔茨、弗里德曼还是伦纳德都认为货币的数量是决定物价的关键。货币供应量增长引起的通货膨胀又会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形成了货币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即货币一升,物价必然一涨。

理论基础

quantity(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量论的理论基础源于汉斯‧麦兹的“交易方程”:

MV=PT

其中,M代表货币总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物价水平,T代表交易总量。

根据交易方程,货币与物价的关系在数量上是孪生关系,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就可以推高物价水平。货币供应的增加,会提高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大商品交易总量,从而形成通货膨胀的逐级推进。

实践验证

quantity(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量论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尤其是20世纪后期,世界各国通过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进行控制,对量论的验证更加明显。例如,1980年代末期美国推出紧缩政策,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随之出现了物价下降的状况。而1990年代初期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长,物价也开始上升。

争议

quantity(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量论也存在着争议,主要包括:

1. 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

货币流通速度不是固定的值,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变量,如信用危机、政策变化等,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性限制了量论的准确性。

2. 货币供应与物价之间的滞后关系

货币供应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也对滞后时间有所不同。货币供应的数量增加不一定立刻引起通货膨胀。

3. 忽略了需求面的影响

物价水平包括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量论只着眼于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而忽略了需求面的影响。

局限性

quantity(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量论存在诸多局限性,例如,货币政策面临限制,无法无限制地增加货币供应量;在各国货币流通速度较为稳定的情况下,量论的影响可能不明显;量论也无法全面解释通货膨胀现象。

综合来看,量论是一种理论建构,对于货币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作用,但在实践应用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统计数据单一因素的变量关系是一种理论建构,所以量论中关于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依旧有着重要价值,但是不能作为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唯一指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