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阳赋》:品味一篇壮美的古文
《上阳赋》是东晋丞相谢安用60日创作的一篇散文,被誉为“文学史上的建筑大师之作”,是《世说新语》中最长的一篇文章。全文以美景、风俗、人物为主线,充分描写了上阳台地原野幽静、山水秀美的自然景观和百姓安居乐业的人文风俗。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上阳赋》的原文及翻译。
第一段:画卷般的自然景观
“上阳台,一名武陵源也......前临怒江之水,后靠巴丘之山。巍巍巨峰,森森翠竹,浩浩苍波,皆可以运气膺祥。”这是《上阳赋》开篇的描写,作者以壮阔的语言描绘了武陵源的崇山峻岭、清流激响的大自然景观。作者微妙地将平衡和统一贯穿于整篇文章之中,如“苍波”的剧烈与“翠竹”的安谧,或下文“清溪之水绿碧有鱼,悬岩之上遥望可见”,这一并列的手法,恰当地表现出山水交相辉映的效果。此段描绘的山河巨峰、葱茏竹海、清流溪水、岩石奇峰,构成了一个高山流水、四季变幻的世界,读来犹如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
第二段:人文风俗的生动描写
“芳草鲜美,其色若练。千万膏粱,初出庖厨。牛羊之畜,日增群簇。巾车旃裳,为市朝之商。寺观宫宇,露而复明。戏于文武,歌于百工。殷丘胜境,蒸之谓之阴,汲之谓之阳”。此段主要描写上阳台的富饶之地,人们欣欣向荣、勤劳过日子的景象。古时候风俗的生活场景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巾车旃裳的尚品阔客往来,寺观宫宇的祭灵拜佛,最末的“歌于百工”与“戏于文武”,则表明这里的人文气息也十分浓郁。《上阳赋》开篇亮出壮观的山水,而此段則概括展示自然、人文的底色。让我们在壮美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人间的纷繁世界,如古人独享的一幅壮放的图画。
第三段:对“上阳”象征意义的解读
范围大善语,“上阳奇胜,名曰太和”。这句话,传达着上阳这个地方的象征意义:阳气盛于天,能镇抑风水之气;而“上阳”则是“进而得之”的意思,透露出在“居秦之末、处乱世之中颓败的山河上”,谢安仍旧要不断进取,追求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也许正是这份东风梨花白发的热情,使谢安撰写出了这么一篇壮美天宝文学,将上阳美好景色、芸芸众生,以笔墨妙夺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而时至今日,《上阳赋》充分承载着古代文化的智慧与文艺的价值,受到历代读者的推崇和研究。
在《上阳赋》中,谢安写下了风土民情、人文景观、社会状况等众多要素,展现了一个不同于千篇一律的东南风光,成为了中国文学史的不朽篇章。而对于读者来说,可以从这篇文章中获得心灵的滋养,一睹祖国大好河山之美,感受时光的流转,这就是《上阳赋》的价值所在。希望大家也能够在阅读《上阳赋》的过程中,领悟到古代文化的精神财富,愿我们的文化传承,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