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留言里有这么一个问题:
都说中国制造质量好了,为什么汽车的“生命周期”却比欧美短呢?
有没有同感?
这个问题乍一看似乎有点道理,但细看相关的文章之后则会发现一个漏洞;在讲到欧美汽车的生命周期时,其引用的数据大都是车辆自然报废周期的相关数据;可是讲到国产汽车的是偶,引用的数据大都是“换车周期”。这就是在偷换概念了,换车周期指新车首任车主的平均换车周期,而生命周期则是指车辆用到报废的平均周期;这两者势必会有很大的差异,不可混为一谈。
欧美日韩的换车周期都比较长,这倒是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但也有部分欧洲国家的换车周期是偏短的,会在3~5年之间。而报废周期实际也很短,比如有公开资料显示美国的汽车平均车龄是12.5年,欧洲的数据也一度达到11~12年;如果这个数据真的是“车龄”的话,那就真的过于短了。
车龄的终结等于车辆的报废,十年多的车辆就报废了,这确实过于短。
国内的汽车平均车龄是多少,到目前位置也没有准确的数据。
因为实在没有必要去统计,之前的普通乘用车型强制报废周期是15年,最高车龄就是15年;大部分车辆都会用到报废,或在报废之前选择置换新车,然而拿去置换的旧车还是要卖到二手车市场里。所以在二手车市场里才会有大量的车龄在10-15年间的旧车,平均车辆会非常接近15年。
现在的乘用车型没有了15年强制报废,只是到行驶里程达到60万公里的时候才会引导报废;然而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年平均行驶里程不过是1.3万公里,开到60万公里需要46.15年!所以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去统计汽车的平均车龄了,因为必然会非常的长。
中国汽车用户的特点是换车周期短且频率高,但是旧车总会有“下一任车主”,除非到车辆的价值低至几千元的时候,在车辆连车损险都无法投保的时候,这些车才会陆续进入报废厂。
只是中国汽车用户的平均换车周期到底有多长呢?
其实这个周期还是与欧美日韩相当的,只是有大约四成的司机的换车周期略短;平均值会在七年左右,有四成的车主会在四年左右的时候选择换车。美国的平均换车周期也在七年左右,欧洲略短,日本最短、平均值只是四年左右。
也就是说国内的平均换车周期出于中等水平,比美国略短,比欧洲部分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和日本略长。
不过其中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
换车周期四年左右的车主约四成,这是国内的数据,其换车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需求升级;比如追求更强的动力,换更大排量的汽车;追求更智能的座舱,换新能源智能汽车。换车不是因为用不起车,否则只会汽车换摩托,反之,汽车换汽车且伴随消费升级则是“不差钱”。
这也进一步的说明了在国内用车所需要成本的代价很低,包括年检的成本其实也非常之低。
国内的油价在全球国家油价排名里占中等,不算便宜也不算贵;国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全球排名在中等偏上,所以仅论油价和收入的比例而言,其实这个成本是与欧美日韩相当的。
所以用车代价的主要差异就在于维修保养和车辆检测了,车辆维保在国内的成本还是很低,因为有很多路边店,大型连锁汽修厂和经销商售后的价格与海外相比也是比较合理的。
重点在于年检的差异,在国内检车一次机动车的费用不过是两三百元,而且现在是六年免检,8/10年检测一次,十年后每年检测一次,在欧美日韩呢?
在欧洲的几个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里,车辆的检测成本相当高,比如德国的年检费用折算后也要三四千人民币;日本的年检费用就更高了,个人驾车去办理车辆的检测,费用折算后也要六千多人民币,服务公司代办则要一万多人民币。
日本的汽车年检是新车注册后三年免检,之后每两年检测一次。
算一算成本吧,就算车辆平均只用10年,5/7/9年的检测费用就要大几万块;可是到了八九年的时候,这些车的残值都不见得有一次检测费用的代价高;尤其是在欧洲和日本的老旧车辆,因其汽车厂商善于给车辆动手脚,车辆的各项参数在出厂时看似都没有问题,但是在检测中却都能发现问题,结果则需要各种换件和维修,成本就更高了。
所以日本汽车的平均车龄确实很多,很多车辆不足十年就会选择报废,这也是日本流行价格低廉的K级车的原因,并且购买K级车还是有补贴的;欧洲也相同,但还多出了二氧化碳排放税的高成本。
综上所述,欧美日韩的平均车龄时低于国内的,平均换车周期相当或略高;但促使其换车的原因是用不起老旧车辆,很多车龄超过五年的车,其检测和维修的代价都过于高了,综合车辆价值的缩减来分析,其实不如换新车以避免检测来得划算。而这些旧车在本土市场里也没有市场,大多会出口到欠发达的东南亚、非洲、澳洲或东欧等地区。
现在还认为在中国用车成本高,或者中国汽车“不耐用”吗?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