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宝标准版价格多少钱(阳光玫瑰葡萄产地价格崩盘)

2023-04-15T15:28:56

导读:

卖300-600元/个的泰国红宝石青柚的价格的确是“太过于奢侈”。如果能降下来,让更多消费者吃得上,对种植户来说未必是坏事。但种植户担心的问题是:

产地价格小降,零售端价格不降;

产地价格大降,零售端价格小降;

产地价格崩盘,零售端不卖了,再换个新品种继续炒。

红宝石青柚,又叫暹罗青柚,原产于泰国南部的洛坤府市巴帕南。

对于这个柚子,可能不少人都比较陌生。它目前还不像葡萄柚、琯溪蜜柚、文旦柚、沙田柚等柚子那样大众化。

红宝石青柚在我国算是一个比较新的柚子品种。

柚子中的“印钞机”

红宝石青柚刚刚开始火起来的时候,产自泰国的红宝石青柚卖到我国,价格非常奢侈。前些年,泰国原产精品红宝石青柚的零售价格在市场上一个能卖到600多元,一斤柚子150—200元。

后来,国内也引种了这个柚子品种。

国产的红宝石青柚价格相对泰国的红宝石青柚便宜了不少,但国产红宝石青柚也能卖到100-150元/个。

与葡萄柚、琯溪蜜柚等柚子品种相比较,红宝石青柚的经济效益是“相当的高”。要知道,不少比较老的柚子品种,大多数的价格都只有1-2元/斤。一个3斤的柚子可能只能卖3-6元,放到零售市场上,一个老品种的大柚子也就10-20元。

所以,红宝石青柚对于种植户来说,这是继阳光玫瑰葡萄之后的又一个“印钞机”水果。

在巨大利润的诱惑下,前两年改种这个红宝石青柚的种植户非常多,大家似乎都非常看好红宝石青柚的“钱”景。

不过,从今年的行情来看,国产红宝石青柚的价格正在大幅度下滑。

一些产区的红宝石青柚的价格已经跌到了10元/斤左右,如果一个红宝石青柚商品果的重量按3斤算的话,红宝石青柚大约只能卖到30元/个的价格了。

这个价格降幅不小。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红宝石青柚的行情很像另一种印钞机水果“阳光玫瑰葡萄”,可能马上就要凉了。

但在个人看来,红宝石青柚产区价格走跌不算什么大问题,因为基本跟风种这个柚子的种植户应该心里都清楚,这个柚子的价格肯定会逐渐跌下去的。这些种植户都有了心理准备,不可能有一个柚子品种能永久保持奢侈的价格。

真正的问题在于红宝石青柚零售端的价格。

混乱的零售价格

在阳光玫瑰葡萄价格大崩盘的前一年,我们当时写过阳光玫瑰葡萄在零售端的“价格乱象”。从产地收购的阳光玫瑰葡萄,很多在零售端都不分级卖。10元/斤的收来的阳光玫瑰葡萄有些人也卖80多元/串,品质和价格严重不对等。

市场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价格标准,这可能也是导致今年阳光玫瑰大崩盘的一个主要因素。

红宝石青柚目前在零售端的价格跟阳光玫瑰葡萄当年非常相似。

整个零售端的价格是“相当的混乱”。

在零售端,有些打着进口标签的泰国红宝石青柚还在卖200-300元一个,有些不知道是进口还是国产的红宝石青柚价格已经低到了20-30元/个,和普通柚子的零售价格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还有一些国产红宝石青柚仍然在坚持卖100-150元/个,而有的则降价到了60-80元/个。

一个水果有高低不同的零售价格其实很正常。

但不正常的是,有的从产地收购10元/斤(30元一个),拿到零售市场上也跟着别人卖100元/个,甚至卖更高的价格。这类行业行为很容易砸了红宝石青柚的口碑。道理很简单,一分钱一分货,用便宜货来代替高档货,消费者吃了第一次后,就不会有第二次了。

更为过分的是,一些商家拿着其它的红肉柚子当红宝石柚子来卖。这样对红宝石柚子的口碑伤害更大。

合理的行情应该是依照红宝石青柚的品质进行分级,有大众版红宝石青柚,也有高档版红宝石青柚,不同品级的红宝石青柚不同的品质。这样对种植者来说也公平,对消费者来说也公平,也能避免消费者对红宝石青柚的品质和风味产生过多的“误会”。

一个炒红了的新品种,什么时候能形成一个规范的价格标准,什么时候这个品种的行情才能“稳住”。

阳光玫瑰葡萄在今年价格大跌后,这个标准正在逐渐由市场自发的形成。可能红宝石柚子也得经过一轮价格大跌后,才能烈火出真金。

印钞机水果的魔咒为什么难破?

很多印钞机水果都只有2-3年的风光,不管是国内本土的品种,还是国外引入的品种,能火过3年的印钞机水果太难找了。

这基本上是印钞机水果的一个魔咒了。

阳光玫瑰葡萄没有打破这个魔咒,蜂糖李也没有打破这个魔咒。像四五年前炒得火热的葡萄柚,以前产地收购价格能卖到10多元/斤,但这两年的产地收购价格只能卖1-2元/斤,在零售端的价格也只有6-8元/斤了。同样也没有打破这个魔咒。

原因实际上很简单。

主要是种植门槛不高。像坚果里的香榧,结果周期要15年,这类的坚果价格就相对稳定一些了。这些结果周期短的,再用上嫁接技术,很快就能大量产出。价格自然而然也会降下来。

卖300-600元/个的泰国红宝石青柚的价格的确是“太过于奢侈”,如果能降下来,让更多消费者吃得上,对种植户来说未必是坏事。过高的价格不一定能带来较高的利润,薄利多销可能效益更好。

种植户担心的问题是: 产地价格小降,零售端价格不降;产地价格大降,零售端价格小降;产地价格崩盘,零售端不卖了,再换个新品种继续炒。

如果这样的话,到头来受伤的,就只有那些跟风种植新品种的种植户了。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