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启示作文(第二篇作文感悟…)

2023-04-15T15:22:26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就能发现自然的美好和她对于我们人生的启迪。而在作文中感悟这些,一方面因为贴近生活而显得真实,另一方面还可以让文章内容有层次、有深度。

古代文人就经常在自然万物中品味出人生哲理,而后获取前进的动力。比如,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从流水中感悟到时间无情地流逝。再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从“方塘总有源头活水注入,方能使水清澈无比”,联想到人通过博览群书才能够让自己心灵明亮。这就将自然和人、人生联系了起来。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往大了说,有高山、海洋、沙漠、草原以及城市、农村;往小了说,有一棵树、一粒沙、一滴水、一株小草、一缕微风。它们都能够触发我们的灵感,引起我们的遐想。佛经中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同样告诉我们,自然万物有灵,深入探究,你就会发现其中蕴藏着无数的哲理和奥秘。

我就曾经带领我的学生观察过教学楼旁边的一棵树,我让每个学生都感悟出三条人生哲理。刚接到任务时,很多同学呵呵一笑,说“一棵树能品出什么人生哲理”,根本不当回事儿。可是当他们真正走到树下,认真观察那棵树,并且沉思时,他们被自己打动了。因为他们发现,一棵树上也有乾坤。

他们有的从“树”本身思考,得出了像“树大招风”“根深才能叶茂”“可能永远达不到目标,但心中坚定人生的方向”这样的哲理;有的把“树”与其他事物相结合,比如参照旁边的树、参照树下的小草,甚至参照路过的人,悟出了“越是张扬的人越容易受到伤害,越是谦虚的人越获得可持续发展”“在父母溺爱下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伟大的发现在出来前,总会遭遇质疑的目光”等;还有的以“树”所处的环境为出发点,得出了“人在逆境也一定不要忘记拼搏”“良好的环境会使人发展更顺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等道理。

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出来的人生哲理也就不同。其实,你也可以尝试着这样做,看看自己还能得出哪些哲理。

再如,我还让我的学生思考过“沙”,他们也得出很多深层次的感悟。

他们有的从“沙子的形态”入手,得出像“许多事物渐渐地,都会随着外界的不可抗而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谨守本心,远离那些令我们反感的,追求能使我们进步的”“对待任何的事物,都万万不可过于急躁,一味地只想看到结果怎么样;对待人更是如此,武力与逼迫只会适得其反,包容和宽恕才能给彼此带来快乐”这样的哲理;有的从“沙子的力量”出发,得出“个人的力量再如何微小,当千千万万个力量团结在一起,还有什么值得害怕吗?”“千万不要小看你的对手,哪怕他看似弱小,你永远不知道他会有多么强大”等道理;还有的把“沙子的处境”作为思考的角度,悟出“一粒沙,融入沙滩成为风景,融入沙漠则成为灾害。人也是如此,所以一定要找好自己的定位”“每个人的开始都是一样平凡普通的,只有你有勇气选择了一条别人不敢尝试的路,忍受生活的磨砺,耐住痛苦和寂寞,才能变得不平凡”等。

那么,这和我们写作文有什么关系呢?感悟这些虽然不能直接引导我们去完成哪一篇具体的作文,但是这些思维的训练有利于思想认识的极大拓展,有利于思想境界的极大提升,还有利于引导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作文中夹杂这些感悟,可以让阅卷老师感觉到你的文字是有深度的。

从以上对树、沙的感悟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感悟自然事物的角度或方法:

第一,抓住眼前事物的特点,以每个特点为角度来感悟;

第二,推想这个事物的过去和未来,从变化过程、过去和未来的状态等角度去感悟;

第三,把握住这个事物同它周遭事物的关系,从对比的角度去感悟;

第四,假设把这个事物放到不同的环境或背景下,从它的状态、变化等角度去感悟;

……

当然,你也可以有其他的感悟点或者角度。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你的思维就会飞扬起来。

在作文中夹杂对自然的感悟,可以让文章内容有层次、有深度。